氨气吸收塔的计算方法
以下是关于
氨气吸收塔计算方法的详细阐述:
基础数据准备
明确处理气量:准确测量或确定单位时间内需要处理的含氨废气体积流量,同时考虑生产过程中的流量波动情况,通常取***流量的1.2 1.5倍作为设计流量,以确保吸收塔在各种工况下都能稳定运行。
确定氨气浓度:通过采样分析等手段,***测定废气中氨气的浓度,这是计算吸收塔处理能力以及后续各项参数的关键依据。
选定操作条件:包括操作温度、压力等。一般来说,常温常压是较为常见的操作条件,但具体需根据实际工艺要求和氨气的性质***点来确定,例如在某些化工生产中,可能需要在***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吸收操作。
选择吸收液及其浓度:根据氨气的性质和处理要求,选择合适的吸收液,如水、稀硫酸等。同时确定吸收液的初始浓度,对于稀硫酸吸收液,浓度一般在8% 12%较为合适,当处理高浓度氨气时,可能需要考虑采用两级吸收系统或更高浓度的吸收液。
物料衡算
计算氨气的处理量:根据已知的废气体积流量和氨气浓度,计算出单位时间内需要处理的氨气物质的量。公式为:氨气处理量 = 废气体积流量 × 氨气浓度 / 气体摩尔体积(在标准状况下,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.4L/mol)。
确定吸收液的用量:基于物料平衡原理,计算出理论上所需的吸收液用量。***小吸收液用量可根据亨利定律和传质单元数法等进行计算,实际用量通常为***小用量的1.1 2.0倍,以保证吸收效果并考虑一定的安全余量。
塔径计算
选择合适的空塔气速:空塔气速是计算塔径的重要参数,一般控制在0.8 1.5m/s范围内,既能保证较高的处理效率,又能避免液泛等异常现象的发生。具体数值需根据经验、实验数据以及吸收塔的具体情况确定。
计算塔径:根据处理气量和选定的空塔气速,利用公式A = Q / u(其中A为塔截面积,Q为气体体积流量,u为空塔气速),计算出塔的横截面积,再根据圆面积公式计算出塔径。在实际设计中,还需考虑塔内件安装、填料装填等因素,对计算出的塔径进行适当圆整。
塔高计算
确定填料层高度:填料层高度是决定吸收塔传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。通常采用传质单元数法进行计算,即先计算出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,然后根据填料层高度 = 传质单元数 × 传质单元高度,得出所需的填料层高度。传质单元数与氨气的吸收率、吸收液的性质以及操作条件等有关,可通过相关经验公式或实验数据确定;传质单元高度则与填料的类型、规格、材质以及气液流动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。
计算塔的总高度:塔的总高度除了填料层高度外,还需考虑填料的支撑装置、液体分布器、除雾器等塔内件所占的高度,以及一定的安装余量。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预留0.5 1.0m的安装余量,以确保吸收塔的正常运行和维护。
填料层压降计算
计算理论压降:根据所选填料的类型、规格、气液负荷等参数,利用埃克***通用关联图或其他经验公式,计算出填料层的理论压降。不同类型的填料,其压降***性有所不同,例如规整填料的压降相对较小,而散装填料的压降可能会稍***一些。
考虑实际因素影响:在实际运行中,由于填料的装填不均匀、堵塞、结垢等因素,会导致填料层压降增加。因此,在设计时需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,通常将理论压降乘以1.2 1.5倍作为实际设计的压降值,以确保吸收塔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不会因压降过***而影响正常操作。
校核与***化
校核操作参数:对计算出的各项操作参数,如空塔气速、液气比、填料层压降等进行校核,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。如果发现某些参数超出合理范围,需重新调整计算,直至满足所有条件。
***化设计方案:在满足处理效果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,对吸收塔的结构尺寸、填料类型、操作参数等进行***化,以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,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和运行稳定性。例如,通过合理选择填料和***化操作参数,可以在保证吸收效率的同时,减小塔径和塔高,降低钢材用量和占地面积。